习近平: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,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,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,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。
这段话出自2021年12月14日,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、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时发表的讲话。
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,优秀文艺作品中永远蕴藏着触动人心的精神力量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聚焦聚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,《记住乡愁》《中国诗词大会》《朗读者》等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综艺节目,一批批反映现实、表现生活、贴近人民、艺术性强的力作。它们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彰显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,传递新时代积极向上的中国精神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。
文艺工作者如何做到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相融合?关键在于要牢牢把握创新这一艺术创作的金钥匙深入生活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、价值引领,要以创新来引导传承,在传承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境界、新释义。只要我们坚持“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,服务当代、面向未来”的原则,就一定能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,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、陈列在全国各地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、动起来。在这方面,纪录短片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以文物传播文化、以文物梳理文明,创造性地实现了“构建中华文明视频索引”的价值追求,使人耳目一新,就是当代艺术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生动实践。
中华美学精神是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学领域的重要体现。文化音乐节目《经典咏流传》将中国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歌曲,用现代唱法和曲调演绎传统经典,将中华民族最经典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艺形态相适应、与现代生活相协调,跨越了时空、跨越了国度,为经典赋能,将当代审美与中华美学精神相结合,进一步激发、涵养和培育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、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,实现了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”。
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,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。当代文艺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,自觉做先进文化的践行者,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,坚持古为今用、融会贯通,为人民创造出更多富有中华文化底蕴、审美神韵的优秀作品。
本期特约专家:王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
(责编:赵光霞、白宇)
市红十字会领导一行莅临工信融商产业园
12月24日,天津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张彤一行莅临融商智能产业园项目总 部开展首次接洽会谈活动,静海区红十字会会长孙林春陪同参观,融商集团董事长王锦锋及各部门部长全程陪同接待。
金汇江深入融商集团智能制造产业园调研
11月15日,静海区委副书记、区长金汇江带队深入融商集团智能制造产业园,就进一步落实产业园发展定位,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和项目招商等进行调研服务,为实现高水平开园运营提供支持帮助。
围观!智能产业“出圈” 这样的静海真高端
日前,记者从融商集团了解到,位于静海区的工信融商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部分主体顺利封顶,预计到2022年下半年竣工。建成后将涵盖高端装备、软件生产、数据存储、数据开发等多个板块,助力静海打造智能产业“生态圈”。
全力打造红色工地
连日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静海区各界引起热烈反响。位于静海区的融商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时间进行学习,并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工作,以史为鉴,紧抓工信融商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,助力静海打造智能产业“生态圈”。